2024 08/23 14:47:56
来源:温州生态园管委会

把课堂搬进大自然 浙江温州生态园推动自然教育探索创新

字体:

  近年来,自然教育逐渐由热爱自然的小圈子走向了全民参与的大市场。作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浙江温州生态园三垟湿地通过不断优化和完善自身建设,把课堂搬进大自然,推动在自然教育领域研学游的探索与创新。

  俯瞰温州生态园三垟湿地。温州生态园管委会供图

  用好先天禀赋 打造多样化研学游

  “今天的研学活动让我能近距离观看鸟类的生活,学到了许多课本里没有的鸟类知识,真是大开眼界。”在参与完三垟湿地“鸟类大侦探”研学活动后,一年级学生小周说。

  作为首批“浙江省观鸟胜地”,三垟湿地栖息着如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黄胸鹀,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水雉、黑翅鸢、红隼等145种鸟类,是孩子们学习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实景教材。

  “在观鸟季,我们通过在三垟湿地开展‘鸟类大侦探’研学活动,让学生们以观察、解谜、探索等方式认识湿地里的多种鸟类,了解鸟类的外形、习性以及与湿地的关系。”温州生态园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三垟湿地通过用好优越地理位置、丰富自然资源和人文底蕴,打造多样化的科普性自然教育活动,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在孩子们心里生根发芽。

 温州生态园三垟湿地鸟类研学活动。温州生态园管委会供图

  三垟湿地以“垟漂海面,云游水中”的水网特殊地貌而闻名,拥有161座岛屿和138条河道湿地。凭借多样的生态环境底色,三垟湿地打造了“榕树自然课堂”研学品牌,定期邀请专家学者授课,并提供如生态治水模式的探索、净水技术的学习、土壤样本的检测等多元研学活动,引导孩子们探索湿地。

  同时,三垟湿地还将当地特色文化融入活动,让孩子们在实践中感受文化的魅力。如结合“稻柑菱共生系统”农业文化,组织“小小菱农”亲子采摘体验活动,通过菱角课堂、现场采菱、剥菱角趣味赛、制作菱角挂件等环节,让孩子们在亲近自然的同时,了解菱角的生长习性和文化价值。

  值得一提的是,三垟湿地还会在特定时间节点开展活动,增强孩子们保护湿地的意识。如在“世界湿地日”开展自然教育研学活动,通过播放湿地科普视频、户外湿地课堂体验、生态瓶DIY等形式,让孩子们深入了解湿地生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

  近年来,三垟湿地获评“第四批全国自然教育基地”“浙江省生态文化基地”“温州市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等称号。

  做好后天努力 培育自然教育“沃土”

  “通过一系列课程,我掌握了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学会了如何巧妙点燃孩子们对自然界的好奇与敬意,让兴趣成为他们探索未知世界的强大动力。”在近日结束的首期三垟湿地自然教育公益导师培训班上,学员杨莎莎说。

  据悉,该培训是一场在地化公益培训,首批参加的学员包含生命与环境科学研究生导师、海洋科学研究所教授、野鸟协会资深人士、旅行社负责人等。在为期4天的培训中,共有8位老师讲授了《三垟湿地的生态解读》《自然教育能力增长》《三垟湿地鸟类介绍》等15节课程,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气氛活泼。

  “此次培训旨在创建三垟湿地自然教育导师团队,推动自然教育知识普及,提高公众对湿地生态系统重要性的认识,为有志于从事自然教育的人士提供专业培训和实践机会。”温州生态园管委会总工程师李显淼表示。

  三垟湿地自然教育公益导师培训班。温州生态园管委会供图

  开展公益培训班是三垟湿地对自然教育的全新探索。面对社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日益重视和公众对自然教育需求的不断增长,三垟湿地正积极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自然教育体系,培育自然教育“沃土”。

  在此之前,三垟湿地已依托温州大学科研教学体系、温州大学三垟湿地生态环境研究院团队,开展湿地特色研学的相关指导;立足自然教育,拓展劳动教育、红色教育、人文教育等8大主题系列,研发30多种课程,满足不同年龄阶段人群的需要;不定期邀请科研院校专家开设自然讲坛,举办首届碳中和温州湿地保护论坛、温州市“兴林论坛”学术报告会、榕树下的党课等活动,丰富三垟湿地自然教育基地的研学氛围。

  据介绍,三垟湿地还将深入挖潜基地优势,进一步探索从稻田到餐桌的食农文化教育,从科学研究到科普教育的生物环保教育,全方位探索并实践三垟湿地自然教育模式。这一模式旨在将湿地的自然生态、农业生产与文化教育紧密结合,引导公众了解和尊重自然,培养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保护观念,为建设和谐美好的生态环境贡献力量。(陈晓光 许航/文)

【责任编辑:韩冰玉】